韓式花藝指南

韓式花藝融合了傳統美學與現代簡約風格,強調和諧、平衡與自然之美。受韓國文化、設計理念及全球趨勢影響,它以優雅與藝術感聞名於世。本指南將介紹韓式花藝的關鍵元素、技術及流行風格。

1. 韓式花藝的特點

1.1 自然優雅

韓式花藝經常模仿大自然的形態,呈現出輕盈、空靈的感覺。花朵的擺放看似隨性,卻精心設計,使其自然流暢。

1.2 柔和浪漫的色彩搭配

常見色調包括粉色、薰衣草色、蜜桃色、象牙白等,營造夢幻般的浪漫氛圍。有時也會加入酒紅色、深綠色等較濃郁的色調,以增強層次感。

1.3 極簡風格

與西方花藝相比,韓式花藝的花束較為輕盈,講究「留白」,讓每朵花都能成為焦點,展現簡約卻高雅的美感。

1.4 不對稱與流動感

受韓國傳統美學影響,韓式花藝避免過於對稱的設計,而是強調自然流動感,類似於書法或水墨畫的線條之美。

1.5 強調季節感與本地花材

韓國花藝師喜歡使用當季花材,以展現四季變化。例如春天的櫻花、夏天的繡球花、秋天的菊花、冬天的茶花等。

2. 韓式花藝的流行風格

2.1 手綁花束(핸드타이드 꽃다발)

韓式花藝的代表作品之一,這種花束採用輕盈、鬆散的排列方式,並用柔和色系或大地色系的包裝紙層層包裹,呈現自然、空靈的美感。

2.2 花籃設計(꽃바구니)

韓國常見的送禮花籃,通常以編織籃盛裝,並以不對稱的方式排列,塑造柔和、自然的感覺。常見花材包括玫瑰、牡丹或當季花卉。

2.3 花盒設計(플라워 박스)

將花朵精緻地擺放在禮盒中,呈現高級感與時尚感,適合作為週年紀念日或特別節日的禮物。

2.4 花瓶擺設(꽃병 장식)

這類花藝設計通常採用陶瓷或玻璃花瓶,以簡約風格強調花材的自然線條與流動感,讓每一朵花都能展現其獨特的美。

2.5 韓式婚禮花藝

韓式婚禮花藝講究柔和與浪漫的氛圍,常見設計包括自然垂墜感的新娘捧花、精緻花拱門及庭園風格的桌花。花材方面,經常使用芒草、尤加利葉與淡色玫瑰。

3. 韓式花藝技法

3.1 層次包裝技巧

韓式花束的標誌性特色之一是包裝方式。通常使用多層摺疊或皺褶紙張,打造層次感,再以簡約的絲帶點綴。

3.2 留白美學

不像西式花藝會填滿整個花束,韓式花藝強調適當的留白,使花材彼此獨立又和諧。

3.3 漸變色設計(옴브레 스타일)

許多韓式花藝作品使用漸變色調,從淺色過渡到深色,使整體視覺效果更加和諧柔美。

3.4 韓式插花風格(受日本「花道」影響)

部分韓式花藝受日本花道(Ikebana)的影響,以少量花材展現結構美與平衡感,形成簡約但富有藝術感的設計。

4. 韓式花藝常用花材

  • 玫瑰(장미) – 經典且百搭的花材,適用於各種花藝設計。

  • 牡丹(작약) – 象徵富貴與浪漫,婚禮花藝的熱門選擇。

  • 鬱金香(튤립) – 代表優雅與愛意,春季花束的常見花材。

  • 繡球花(수국) – 以豐盈與柔美著稱,適合浪漫風格花藝。

  • 桔梗花(리시안셔스) – 花瓣細膩,類似玫瑰,適合增添柔和感。

  • 菊花(국화) – 象徵長壽,特別受秋季花藝喜愛。

  • 滿天星(안개꽃) – 作為填充花材,可增添輕盈與空靈感。

  • 陸蓮花(라넌큘러스) – 以層層疊疊的花瓣著稱,展現優雅與浪漫氣息。

5. 如何製作韓式花束

準備材料:

  • 柔和色系的主花材與輔助花材

  • 綠葉植物,如尤加利葉或鹿角蕨

  • 柔軟的層次包裝紙

  • 花藝膠帶與絲帶

  • 剪刀與花藝鐵絲

步驟:

  1. 選擇色系 – 挑選和諧的色調,如粉色、奶油色或淡紫色。

  2. 建立基礎結構 – 先使用綠葉塑造整體形狀。

  3. 添加主花材 – 放置牡丹、玫瑰等較大的花朵作為焦點。

  4. 搭配輔助花材 – 加入桔梗花或滿天星,增加層次感。

  5. 保持不對稱感 – 避免呆板的排列,讓花朵自然伸展。

  6. 包裝花束 – 以多層包裝紙呈現柔和、立體感。

  7. 綁上絲帶 – 選擇簡約風格的絲帶,讓花束更有質感。

6. 如何學習韓式花藝

如果您對韓式花藝感興趣,可以參考以下學習管道:

  • 韓國花藝工作坊 – 許多首爾及海外花店提供線上或實體課程。

  • Instagram與YouTube教學 – 許多韓國花藝師分享包裝技巧與設計靈感。

  • 韓國花藝學院 – 例如韓國花藝協會(Korea Florist Association)提供專業培訓課程。

7. 韓式花藝對全球的影響

隨著韓流文化席捲全球,韓式花藝在婚禮設計、精品花店及社群媒體美學方面影響深遠。其簡約、浪漫、自然的風格已成為現代花藝的熱門趨勢。

韓式花藝結合傳統與現代美學,以柔和色彩、空靈花材與自然線條,打造優雅而和諧的氛圍。不論是製作花束或婚禮佈置,運用韓式花藝技巧,都能展現細膩與高雅之美。

Previous
Previous

A Guide to Floristry in Ancient Greece

Next
Next

A Guide to the Korean Style of Floristry